2018年度质量报告
1.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苏州市纺织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为全日制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本部位于苏州市苏苑街146号,另有高新区的高博校区、昆山的花桥校区,校园面积27550平方米,建筑面积83432平方米,固定资产1200万元。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目前正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序推进落实现代职业学校各项建设,初步建构了以“大美苏纺”为核心文化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了嵌入式融合型的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
1.2 学生情况。学校2018年招生556人,现有中等职业学历在校生2784人,当年毕业生969人。
1.3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9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25%,兼职教师占3%,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8%、与上一年度相比保持相对稳定。
1.4设施设备。学校共享合作院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个,生均纸质图书1册,电子图书、文体活动场馆均与相关合作院校共享。设施设备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2.学校党建
2.1健全党建管理体制。学校党支部现有党员13人,2018年学校共发展党员1名,转正 2名。学校党支部坚持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三会一课”等党的基本制度落实到位。
2.2推动德育思政工作。学校坚持发挥党建带教育活动, 不断深化红色先锋爱心工作室这个党建品牌,通过励志奖学金和党员先锋志愿者促进爱心校园建设,带动教师立德树人。学校支部还开展了廉洁从教党员示范岗活动,通过教风建设月带动全体教师尚德育人。
2.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自2016年建立以来,学校党支部十分重视抓好自身建设,坚持学习制度,加强支委会成员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决策执政水平;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党内民主团结;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班子成员的反腐防变的教育。
2.4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联系培养,积极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用红色文化熏陶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促进教师奉献教育,专心育人。
2.5 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党支部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通过书记党课、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引导,确保课堂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党支部抓实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阵地建设,抓实学生社团队伍建设,牢牢把握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一年来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平稳有序。
3.学生发展
3.1学生素质。学校以“大美苏纺”为文化追求,通过特色化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学校引入了专业教官团,构建了学工处—教官+班主任—班级—学生的管理新格局,加强了对全校学生及班级管理。学校加大力度建立社团,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和能力,增建播音主持社、吉他社、篮球社、礼仪队、街舞社等15个社团,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质量提升。微电影《生日快乐》在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微电影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地平线光影社等5个社团获评为苏州市职业学校优秀社团。学校持续加强对班级卫生、仪容仪表、班容班貌等方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每个月进行一次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发放流动红旗,学生宿舍文明面貌获得质的提升。
学校把教学质量和实习实训质量紧紧抓牢抓实,积极开展符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探索。过去一年,学生文化课平均合格率为 88.94%,2016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较2015级有所提升,体质测评合格率 98%。2018年,学校应毕业人数969人,实际毕业人数为969人,毕业率为100%。
学校不断密切家校联系,通过校园开放日、微信平台留言、邀请家长参加文艺汇演等方式筑起了坚实牢固的家校联系之桥,成功构建并不断完善了家校合作育人的机制,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3.2在校体验。学校狠抓人文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提升师生满意度。根据学生座谈会等综合评价,本学年理论学习综合满意度 96.34%,专业学习满意度 93.57%,分别与上一学年持平。学生对实习实训总体满意度为 92.30%,比上学年提升 0.30%,学校坚持打造“大美苏纺”文化校园,营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氛围。目前,在校正式注册的社团共 1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8 个。学校社团涵盖社会实践类、公益类、体育户外类、文化艺术类等,学生参与社团覆盖率达50%。学生社团组织各类活动参与总人次达2000余人次,社团活动满意度达 95.57%。
学校生活设施共享相关大专院校和软件基地,餐饮、娱乐、安全等方面均有着较高标准,同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积极与周边派出所建立良好关系,学生对学校安全满意度整体较高。学校对毕业生进行了访谈调查,2018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 92.3%,毕业生对学校整体认同程度高,在校生活体验感受较好。
3.3资助情况。学校对于学生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关怀备注。学校设立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领衔的心理咨询室,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领衔的“红色先锋爱心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全面帮扶。在物质生活方面,严格落实减免学费政策,2018年共发放国家奖学金1万,助学金64.13万元。
3.4就业质量。因应如今职场对于学历层次的新要求,以及呼应家长对于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新期盼,学校与有关高等职业学院开展深度合作,毕业生毕业后暂未就业而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3.5职业发展。学校积极构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拓宽毕业生的毕业深造途径,2018届毕业生 通过中高职衔接、注册入学等方式进入大专就读,继续接受高层次职业教育,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厚实的基础。
4.质量保证
4.1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共享高博软件职业学院的实训实习基地,通过进驻昆山软件外包园与安博教育合作,不断增强对接市场化需求的软硬件基础建设能力,不断增强专业建设现代化的能力与素养,确保了学生接收到高质量实训实习环境和训练。
4.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学校目前暂未列入省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但是从民办学校自身办学需要和办学规律出发,积极与高博软件职业学院、安博教育集团构建横向合租关系,在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国际化上进行了深入探索。
4.3专业动态调整。我校能够根据办学基础条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学校专业设置与改造所做出的整体性、前瞻性安排。公关礼仪专业明确了航空服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三个方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偏向了工业机器人方向并及时修订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
4.4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从与高博软件职业学院嵌入式融合型中高职衔接模式出发,积极推进中高职课程衔接下的课程改革,加强两校师资对话交流,开展有效课堂探索,通过集体备课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大力实施“同题异构”为主要特点的教学研究。
4.5教师培养培训。学校积极落实十三五规划中师资建设规划,定期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业务培训、能力提升培训。提高新教师的职业素养,建立教书育人的主动意识与责任感,帮助新教师迅速融入教学工作,达到规范教学、认真教学的基本目标。学期中加强与新教师的业务交流,召开教学座谈会,了解新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对新教师的教学业务进行跟踪、帮助、指导。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省市级教学大赛,通过参加竞赛正确指导和引领青年教师健康地成长和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大赛引导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的现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在今年的教学大赛中,张钧老师获得了江苏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二等奖,获得了苏州市职业学校教学大赛项目四微课三等奖。
4.6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由于我校重启招生仅三年多,目前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建设等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尚未完全构建,正在逐步加以落实。
2018年,学校根据《苏州市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要求,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诊改为切入点,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现状进行深入思考。找出学校发展与建设中的短板与不足,形成诊改自查分析报告,在认真分析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及实施时间、实施效果与发展过程以及培育特色的方向与思路、措施与方法。
我校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报考人数为1033人,其中理论考场35个、机考考场10个,考风考纪良好。学校严格按照考试手册有关要求组织实施此次学业水平考试,总结了以往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组织相关教研组进行教学研讨,印发各专业学业水平考试题库,考试顺利完成。
5.校企合作
5.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2018年,学校与安博教育集团开展多层面合作,进驻其在昆山的软件外包园,目前合作进展良好。
5.2现代学徒制。学校在这一方面探索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有效的成果。
5.3学生实习实训。学生顶岗实习按照有关制度贯彻落实,但是目前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尚未开展,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仍需到第三方机构进行开展。
5.4集团化办学。学校无此情况。
6.信息化
6.1信息化建设情况。我校已经初步建成校园网,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学习、办公、备课、授课、网络研修、师生互动;学生利用班级qq群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家长利用qq群、微信等渠道与学校、教师沟通、互动,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
6.2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目前我校数字资源共享有投入尚不到位,仍仅限于在网络公共平台如QQ群等进行共享教学资源。
6.3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大部分教师能够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信息技术环境和数字资源为支持,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室,在一定程度上创设或优化学习情境,突破时间与空间等传统条件限制,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
7.社会贡献
7.1人才培养。我校学生目前以进入高层大专院校深造为主,人才供给主要以对口衔接的大专院校为衡量依据,目前相关合作大专院校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7.2社会服务。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主要是依托团委和相关学生社团,开展爱心义卖、福利院义工等活动,社会服务的形式和种类还较为单一。
7.3对口支援。我校无此种情况。
7.4国际合作情况。我校无此情况。
7.5一带一路。我校无此情况。
8.举办者履责
8.1经费保障。学校为民办学校,并无政策性经费,多年来教育投入维持在5%的增速,生均教育经费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8.2政策措施。学校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出台、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学校行稳致远。
9.特色创新
以案例(2个左右)的方式反映学校特色和主要创新点。
一、嵌入式融合型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
学校与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创新办学体制,探索出了中高职衔接办学的新模式即嵌入式办学,融合式发展。
一是空间上嵌入融入。根据双方合作协议,苏州纺织中专整体性迁入高博学院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高博学院有2幢教学楼以及一栋独立宿舍楼划归纺织中专使用,两校共处一个大校园,而各自又有相对独立的施教空间,嵌入融入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分与区隔。二是在管理上沟通融通。两校建立了完善的党政沟通机制,合作制定了纺织中专高博校区管理方案,形成了常态化校际联席会议制度,两校在地理空间嵌入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空间的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专业上对接衔接。纺织中专在保留自有强势专业如公关礼仪、会计等的同时,根据高博学院的强势高职专业,在专业布局上逐步调整旧有专业的专业方向,与高博学院有关专业实现了对接同向发展。四是实训上共建共享。双方合作打造了一舱、一房、一间、十室的中高职共享型实训平台,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共建共享的基础性制度,为学生技能从中职水平向高职层次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党建带教育:红色先锋爱心工作室
养成教育需要核心力量。苏州市纺织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党支部成立了“红色先锋爱心工作室”,下设“刘冬铃励志奖学金”和党员爱心志愿者两个项目。
“红色先锋爱心工作室”,旨在让全校党员成为帮扶学生的先锋力量。刘冬铃励志奖学金旨在表彰优秀学生标兵,树立行为养成的榜样;后者旨在通过党员志愿者一对一的引导帮扶帮助学困生、行困生矫正行为,校正方向,走向坦途。一个励志奖学金,一批党员志愿者,思想帮扶、心理关怀、物质奖励相辅相成,助学、助业、助志融为一体,紧紧抓住了学生群体的一头一尾,既发挥了头部学生在学生群体养成教育中的榜样标杆作用,又拉住了尾部学生自暴自弃下滑跌落的势头,稳稳地把控住了学校养成教育的主流趋势。
10.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主要问题:
1、德育工作方面。德育活动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品牌亮点还不够闪耀,社团活动还没有常态化、系列化。
2、教学方面。专业建设还有些滞后于产业化企业需要,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大,师资团队稳定性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3、对外合作方面:对外合作的机制还不够成熟,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还有点探索,国际化探索力度有待加强。
改进举措:
1.坚持党建带教育,持之以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和组织机构,强化了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深入实施教官团、班主任队伍建设。
2.加强社会调研,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改造、更新专业;校企合作由原来的重视资源型合作模式向育人型合作模式的转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对照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提升核心专业的品牌效应,优化专业发展方向。
3.合理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招聘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考取教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参加高级技师技能鉴定及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兼职教师酬金标准,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多途径吸引高技能人才来校兼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大赛;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科研兴师工程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4.加强对现代职教体系的研究,厘清专业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办学改革,增强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职教活动周的窗口作用,扩大学校知名度。 |